2013年9月投资1300余万元的新校舍正式投入使用,占地面积21亩,绿化面积约1846平方米,建筑面积6298.57平方米,采用地源热集体供暖,其中公寓楼2400平方米集学生宿舍 、食堂于一体 ,教学楼3800平方米能容纳12个教学班 ,设有微机室、音乐治疗室、感统训练室、律动室、美工室、图书阅览室、实验室、体育器材室等功能教室,烹饪室、手工制作室、注意力训练室正在筹备建设中。在学校绿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,我们以现代化学校建设为目标 ,注重环保、绿色、生态、人文建设,学校布局合理,环境幽雅,校园内芳草如茵、绿树环绕,三季有花,四季常青,教学楼一楼的墙壁上是为智障儿童准备的充满童趣的贴画;二楼和三楼的墙壁上是优美的劝学格言和净化心灵的文明礼貌用语,达到了让墙壁说话、草木劝学的目的,为师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、生活环境。在设施配备上,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安装了摄像头,真正做到了360度安全监控无死角,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,解决安全问题,设置了无障碍专用厕所,不断改善我校无障碍设施条件。我校还根据教学的需要购买了体育器材、康复器材、美术器材、音乐器材、自然仪器、数学仪器、照相机、录像机等相关教学设备;又为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视机、DVD、木脑袋、投影仪等教学设备;又投资20余万元购买了微机、音乐治疗仪等教学设施。我校的教学与康复设施的配备按国家教育部《义务教育阶段盲校(聋校、培智学校)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)》、《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》和本校残疾学生的特点配备,基本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。
教师队伍建设方面
(一)加强学习
让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,随着信息经济的日渐迫近,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。所以,我们学校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,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,传递新的信息,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,及时“充电”。让学习成为学校的制度。我们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。要求教师的理论学习必须以教育理论为主,要自己的学科教学密切联系。为了激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理论,我们还定期举行开展“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谈”,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,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。
(二)加强研究
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,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,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,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,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: 推行集体备课制度,提高备课质量。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,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,即:钻研教材——写出教案——集体研究——修改使用——课后反思。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,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,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。 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,让教师在总结中提高。我们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上完以后都要写教学反思,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;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都要写一篇案例评析,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自己一月以来的教学实践。通过这些做法,让教师时时、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。
(三)加强教育科研
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,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,通过开展教育科研,把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专题化,课题化,增强工作的研究性,目的性,并且让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,这对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,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。
(四)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,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
(1 )创造条件,让骨干教师“走出去、带回来”。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、地、省骨干教师培训班,并要求参加学习者把好经验带回校,传给教师,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,通过压担子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。
( 2 )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。积极争取市、地级上课机会,把专家请进学校为骨干教师做重点指导。通过名家指导,使教师变得更聪颖更博慧,更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。
( 3 )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,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作展示课或进行教学辅导,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与全体教师共享。
近年来,学校先后荣获了昌邑市特殊教育先进集体、昌邑市先进教职工之家、昌邑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、昌邑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、昌邑市先进职工之家、昌邑市德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。
总之,我校全体教师将以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,扎实勤勉的工作作风,齐心协力的工作干劲,超越自我的工作信心,共同谱写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乐章,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,让社会满意。